
朋友们好久不见,
是不是感觉最近的聊天有些划水,
没办法,2020雨水真的有点大。
咱常讲水生财,
水利万物而不争,上善若水,
说男朋友长的帅如山青,
夸女朋友长的美似水秀,
你顺水推个舟为的是人情,
咱登高望远,看的是万水千山,
视频对个话,为的是秋水伊人,
干事业,水到渠成,
搞艺术,水到玉润,
就算哪一天“行至水穷处”,
还能“坐看云起时”呢。
水是好东西,
但也极具两面性,
正面看是水天一色,
转个身就背水一战了,
心情好,哼着小曲儿叫游山玩水,
如果重任在肩就是跋山涉水,
有人出门鸳鸯戏水,
一回家咱就水土不服,
你是如鱼得水,他是浑水摸鱼,
这俩人高山流水红尘叙,
那俩人水深火热积厚渊。
水真的是好东西,
没有江河水动,
就没有咱的璞玉子料,
但是水太多太猛,谁也招架不住,
所以道理都是相通的,
玉不琢,不成器,
水不治,不成利。
肆意必成难收覆水,
流觞曲水才能玉带环腰吧。
说到底,人就是水做的,
太清澈反而容易太水,
有沉淀才生矿泉、香茶与美酒。
不聊水了,催人尿下。 
贞观九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往昔初平京师,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。炀帝意犹不足,征求无已,兼东西征讨,穷兵黩武,百姓不堪,遂致亡灭。此皆朕所目见,故夙夜孜孜,惟欲清净,使天下无事。”
“遂得徭役不兴,年谷丰稔,百姓安乐。夫治国犹如栽树,本根不摇,则枝叶茂荣。君能清净,百姓何得不安乐乎?”
这段话出自唐代吴兢写的《贞观政要》,
歌颂李世民的贞观之治,
太宗在位23年,四海平定,民族和谐,他也被加冕“天可汗”,
为后来大唐百年盛世奠定基业,
一个人要被加冕一项桂冠,
必须有过人的能力和耀眼的成绩。
咱接着说,也正是在这样的开明繁荣下,贞观九年,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,
而后的几朝几代,有松有禁,
直到明朝万历十年,利玛窦入居广东。
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传教士,利玛窦利老师,大家肯定不陌生。为天朝带来了很多自然科学,比如他制作的《坤舆万国全图》,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世界地图。
咱今天做玉雕,
经常会说点、线、面、曲线、直角、圆、
三角形、多边形等等几何术语,
就源自利老师参与翻译的,欧几里德《几何原本》,
创造了这些几何学的中文术语,并沿用至今。
当然,利老师被铭记,
主要还是传教之功。
咱们今天常说的中文“上帝”一词,
也源自他的翻译。
其实“上帝”这两个字,
早在咱《尚书》和《诗经》里就有:
“天佑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师,惟其克相上帝,宠绥四方。”——《尚书》“皇矣上帝,临下有赫,监观四方,求民之莫。”——《诗经》
上天、天父,主宰宇宙万物之神,
是咱中文“上帝”的本意,利老师很聪明,为了方便传教,就直接将拉丁文教义中的“Deus”,
翻译成了咱古已有之的“上帝”。虽然不同源,
但与西方耶稣上帝的意义同路:
传福音,佑众生。
所以儒、释、道、基督教、天主教等等,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融会贯通。
从世民聊到玛窦,是为了浅显的认知一段,宗教发展的历史。人类前进与宗教文化并行,
也是我们无法绕开的艺术源头,
所以作为创作者,客观宽容的对待信仰,不必纠结。
但很有必要,努力梳理出其中的文化精神,变成咱们设计的灵感源泉。
这也是设计此件扳指的初衷。
地球由曾经的广大无限,
变成了一个“村落”,这得益于现在的传媒发达。我们的精神世界,
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,进行交融和碰撞。
宗教文化的不同,形成了丰富的美学形式。比如西方的美学作品,受到很多西方宗教的影响。我们自己的美学,也是建立在,中国传统文化,以及本土宗教信仰上的一些内涵,它们在今天的时代彼此融汇。其实我们都不曾,试图去劝别人该信什么,该放弃什么。是向善的精神,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,是乐观豁达,积极的面对人生困境。努力的向人生高度奋进,这些自古至今从来都没有改变过。
不论你属于哪一门宗教,都能在这个作品上,看到你似曾相识的文化符号,都能找到那些存在于心的精神,我们把多种宗教艺术,可以碰撞的点,做了一个组合。力求形成了一次真正的文化撞击,并撞出绚丽的火花。
.jpg)
.jpg)
无论东西方,宗教文化的内核都是:以播福祉,以修良心,以护周全。说的再通俗些,
朋友们可以听听传统相声,太平歌词《劝人方》,
不能再明白了,
咱摘录一段:
天为宝盖地为池,人生世上浑水的鱼。父母养儿鱼拴着子,子孝孙贤水养鱼。弟兄们要相和鱼儿傍着水,妯娌们和美水傍着鱼。人生在世非容易,气化清风肉化泥。龙游浅水遭虾戏,虎落平阳被犬欺。得了势的狸猫它欢似个虎,落了破魄的凤凰就不如鸡。猛虎岂在当道卧,那困龙也有上天时。攒下了金山催命的鬼,交下了朋友护身的皮。为人莫做千年计,三十年河东四十年西。大路口别种那荆棘树,到后来挂得你子孙的衣。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,树木琅琳有高有低。在那山上石头多玉石少,世间人多君子稀。没有钱别卖您那看家的狗,有了钱别娶这活人的妻,屈词三分别告去状,宁饿死别做这犯法的。三条大路当间走,曲曲弯弯使不得。... ...
.jpg)
.jpg)
《扳指·此生加冕》
之前去意大利采风,去梵蒂冈采风,去敦煌莫高窟采风,
一圈转下来,感觉哲学教义的内涵其实一致。
因为文化的不同,
所以在艺术表达的形式上各有特色。
咱们做玉雕,
除了吸收这些宗教文化里美好的人文精神,更重要的博采众家的美学创造。说实话,
没办法用玉雕做个1:1的桂冠戴脑壳上,
以扳指的形式“加冕”在手上,
也是万福之音与王者之气的兼容并蓄吧。
各门宗教里,
都会多多少少谈到今生来世的惆怅,
所以我以玉雕之美好,
希望朋友们,
如水般无形有利,在各自的山涧溪田之中,此生加冕,来生卫冕。
.jpg)